首页 - 农业百科 > 文章正文

农业的特点,农业的特点有哪些

发布于:2024-06-08 作者:阿西 阅读:0

农业的特点,农业的特点有哪些

一、农业牧业的特点?

畜牧业的主要特点和要求是:

(1)它的扩大再生产同各类畜禽内部的公畜、母畜、仔畜、幼畜的比例有十分密切关系。因此,保持合理的畜群结构,对加快畜牧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2)饲料是畜牧业的基础,只有不断解决好饲料问题,才能加快畜牧业发展。

(3)畜牧业的商品性很高,而产品又不便于运输而且易于腐坏。因此,要求收购、加工、贮藏、运输等方面密切配合。

(4)畜牧业对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有较大的适应性,即可以放牧,又可以舍饲。

二、贵州的农业特点?

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境内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地貌概括分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全省耕地6801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24亩,5000亩以上的坝区165个,面积158.5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3%。全省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11.2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3个等级。2017年农业机械化率33.19%,仅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截止2017年末,贵州省常住人口3580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932.48万人,占53.98%;第一产业增加值2020.78亿元,增长6.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4.92%。

贵州农业资源富集。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雨热同季,水热条件总体上对农业生产有利。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0-20℃之间,年降水量在850-1600毫米之间,在秋收作物生长期(4-9月)太阳辐射较多,占全年辐射总量的60-70%。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优势突出。栽培的粮食、油料、经济作物有30多种,水果品种400余种,可食用的野生淀粉植物、油脂植物、维生素植物主要种类500多种,天然优良牧草260多种,畜禽品种37个,有享誉国内外“地道药材”32种,是中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也是茶叶的原产地。同时,高海拔气候特征使贵州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等营养成分的积累,具备发展夏秋蔬菜等的独特优势;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深度切割,地表落差大,对疫病传播阻隔有很大帮助,病虫灾害相对较少。生态环境良好,耕地、水源和大气受工业及城市“三废”污染较少,具有发展生态畜牧业、蔬菜、茶叶、水果、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的优势和潜力,正在逐步形成全国重要的“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

 

三、德国的农业特点?

德国农业特点:

1、机械化程度高、农业发达。德国农业大部分采用机器生产,提高了效率。

2、农业种类多、范围大德国农业涵盖生态农业、农林、渔业三大部分。2017年共有农业用地1668.7万公顷,约占德国国土面积的一半,其中农田面积1177.2万公顷。

3、农业覆盖率大。2017年拥有农业企业26.8万家,以中小企业和家庭企业为主,平均占有土地61.4公顷,其中生态农业企业19900家。2017年农林渔业就业人口61.7万,占国内总就业人数的1.39%。2017年农林渔业产值208.3亿欧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0.64%。

四、新加坡的农业特点?

新加坡由于土地少的特点,发展的是独具特色的都市农业。

在种植结构上,大力发展果树/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在产业类型上,以高产值出口型农业如种植热带兰花/饲养观赏用的热带鱼等为主;在粮食结构上,主要限于鱼类/蔬菜和蛋类的生产,蔬菜仅有5%自产,其余依靠进口。

新的都市农业主要是现代集约的农业科技园区,其发展以追求高科技和高产值为目标;在现代化集约的农业科技园的基础上,新加坡大力兴建科学技术公园,发展科技农业,在公园内兴建大型集约农场,采用最新的技术,已取得比常规农业更高的产量和收益。

五、农业旅游的特点

农业旅游针对的主要是周边的乡镇市场,因此旅行的距离较短,不同于一般性的中长线休闲度假;乡村游的旅游者对旅游的价格比较敏感(相对于散客游和家庭游,单位集体出游的对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这一点可能与现在乡村游市场还不是太成熟,没有形成旅游者可信赖的品牌效应有关;乡村游一般距离近,旅游时间短。

乡村游的市场层次比较分明:市民活动和农民活动基本是大众化的旅游,属于比较低档的消费;部门活动属于中档消费;企业活动层次较高,属于高档消费。因此可以说,乡村游的需求市场是一个差异化的市场。

六、英国的农业特点?

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业结构以畜牧业为主导

从农业投入看,英国的种植业(包括大田作物和园艺)仅占农业总产出的39.9%,而畜牧业则占59.8%。畜牧业明显地超过种植业。再从产出分析可以看出,畜产品的产出几乎全部是可供农业企业直接售出的“最终产品”;种植业则不然,英国的大田作物产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牲畜饲料,如一部分小麦、大部分大麦和全部燕麦、饲用块根、饲用豆类、栽培牧草等等,它们往往不是供农业企业出售的“最终产品”,而是作为对畜牧业的投入而在企业内部供转化成畜产品的“中间产品”。从以上分析,不仅可以看出英国畜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远远超出种植业,而且可以提出,英国一半左右的大田作物生产或超过三分之一的种植业是从属于畜牧业,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的。英国的畜牧业包括养牛、养羊、养猪和养禽等生产部门。按产值排列,养牛业最大,其产值超过其他部门的总和,其次是养禽业、养猪业和养羊业。90年代以来,畜牧业结构变化的明显趋势是牛、羊、禽比例提高,猪的地位略有下降。

●农场是农业生产基本经营单位

英国按其农场经营方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完全或基本依靠农场主及其家庭成员的劳动力从事生产的自营农场,有时被称为“家庭农场”,这类农场数量多,一般属于中、小农场;另一类是由农场主雇工经营的大农场。其中土地面积超过200公顷的特大农场,只占农场总数的4%左右,但却占了农场土地面积的45.2%,在整个农场中居主导地位。应该指出,在世界发达国家中,尤其是在欧盟国家中,英国是农场平均规模最大、大农场比重最高的国家。这是使英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显著高于欧盟其他国家的因素之一。

●现代化技术和资金密集型农业

英国是人口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农业劳动力数量少,发展农场主要依靠广泛采用现代技术、现代科学和现代管理,着重提高劳动生产率,采取资金密集型的发展形式。英国的农业生产不同于美国,属于人多地少的类型,因此,英国较为重视农业土地生产率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小麦、大麦、燕麦和马铃薯的单产都有大幅度的增长。1992年,英国谷物平均单产达6940公斤/公顷,2002年达到7006公斤/公顷,高于同期欧洲和美国的单产水平。目前,英国农业机械化、化学化、良种化以及农业科技、教育、推广服务等,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以机械化为例,进入90年代,英国每个农业劳动力的动力装备(仅指拖拉机)已超过70马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

1944年,英国只有农用拖拉机17.34万台,联合收割机2500台。1993年,英国已拥有农用拖拉机50多万台,联合收割机4.7万台,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拥有1台拖拉机、0.5台联合收割机。目前,英国种植蔬菜的农场和养猪养鸡的农场都实现了机械化。英国的农业机械配套,农业机具齐全,从耕作到收获、进仓,每个程序都有相应的机械。中耕机、播种机、割草机、捆草机、脱粒机等农业机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英国目前使用的拖拉机,多数是大马力和液压传动,并装有电子监测和空调设备。甜菜和马铃薯收获有单行分段作业和多行作业等多种机械,可以适应在多种条件下进行操作。

●高投入和高产出

据官方统计,90年代初期英国农业投入金额已达65亿英镑,超过当年农业总产值。另外,农用厂房和机器、农用车辆、农业工程和农业建筑的折旧费约为15亿英镑。农业投资和折旧费两项合计约80亿英镑。但英国在劳动力方面的资金投入约为20.8亿英镑,仅为农业投资和折旧费总金额的27%。从上述可以清楚地看出,英国农业的高投入主要是资金投入,而不是劳动投入。这充分体现出资金密集型农业的特点。英国农业的高产出主要表现在单位面积产量上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上从整体看,英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仅次于美国,遥遥领先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而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牛奶量,英国则超过美国居第一位。

●实行农业区域化,专门化程度高

英国国土面积不大,但境内各地区间的自然条件却有明显差异。为充分发挥各地优势,政府根据各地特点、配置农林牧生产,为此将全国划分为四个农业区;土壤肥沃的东南部是以谷物生产为主的农业区;地势较高,降雨充沛,土壤条件较差的英格兰南部、威尔士大部和苏格兰北部为草原区,以畜牧业为主,兼营林业;英格兰中部、北部和苏格兰南部平原,是谷物和畜牧业井重的农业区;北爱尔兰则以养牛、猪和种植马铃薯为主、兼营林业。经济因素对农业分布也有重要影响。英格兰东、南部和中西部城镇密集、企业多、交通发达,为鲜乳、水果、蔬菜等生产提供有利的市场和运输条件。而苏格兰南部和北部高原、威尔士中部山地等,离经济中心较远,人口较少,至今有大面积土地留作粗放放牧场,养羊业仍居重要地位

七、西亚的农业特点?

西亚主要农业类型有两种,在水源比较充足的地方,发展灌溉农业,种植小麦等农作物。气候干旱,水资源很缺乏的地区,发展畜牧业。农产品主要有小麦、棉花、椰枣等,养殖安卡拉羊。

西亚发展什么类型农业

西亚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受气候影响,灌溉农业地位重要。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大麦、豆类,次为粟、稻谷等。经济作物棉花、烟草、甜菜等。畜产品和干鲜果品重要,是出口产品,如椰枣、榛子、阿月浑子、石榴、油橄榄、紫羔羊,安卡拉山羊等。耕地集中在沿海、河谷和绿洲地带,山地、高原的草原牧场以畜牧业为主,农产品自给率低,成为世界农牧产品主要进口区之一。

西亚的农业部门是畜牧业和灌溉农业。西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以高原为主,中部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气候: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草原和沙漠广布,农业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水源是海水淡化,灌溉技术是喷灌和滴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八、爱尔兰的农业特点?

爱尔兰的农业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

  (1)农业以畜牧业和相关食品加工为主

  爱尔兰的农业事实上主要是一种以草场为基础的产业。

  爱尔兰地处大西洋海湾暖流地带,受墨西哥湾流的影响.四季气候变化不大,全国各地的气温相对均衡,气温较低,7—8月夏季平均气温在14℃~16℃。爱尔兰的气候多雨,年降雨量平均在900毫米左右,低洼区的平均年降雨量在800~1200毫米,日照时间较少。相对于欧洲大陆,爱尔兰的农业更适合发展草场和畜牧业。

  爱尔兰的土地面积690万公顷,其中440万公顷用于农牧业生产,约占土地面积的64%。65万公顷土地属于林业用地,约占总土地面积的9.4%。农牧业生产土地的80%属于专用优质草场(秣草,干草和牧场),11%用于粗放型放牧.9%用于耕种。

  素有“翡翠岛”美誉的爱尔兰,到处是绿茵茵的草地。一派田园风光。由于雨量充沛,加上精心管理,爱尔兰的高质量天然草场为发展畜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爱尔兰的农业发展策略就是利用天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畜牧业和相关产品。

  由于自然条件好,草场面积大,因此爱尔兰成为一个以饲养家畜(奶牛、肉牛)为主的畜牧业国家。爱尔兰的牲畜数量是人口数量的4.5倍。

  除牛羊饲养外,爱尔兰在饲养高质量种马方面也是世界闻名的。有利的气候和土壤使爱尔兰具有饲养高质量种马的天然条件。经过世代摸索和努力,爱尔兰人掌握了一整套传统先进的驯养技术,这是成功饲养种马的重要的因素之一。

  1969年,爱尔兰政府对农牧业颁布了减免税收的法令,爱尔兰的纯种马驯养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目前,爱尔兰种马数量在欧洲占40%,位居首位,在世界上处于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澳大利亚。

  农业食品是爱尔兰的重要产业。目前这个行业的就业人数约占总劳动人口的7%。若包括供应、加工和营销人员,其就业人数几乎占全国就业人数的10%。农业食品行业的生产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

  (2)农业产品以出口为主

  爱尔兰由于畜牧业生产十分发达,养殖环境好,产量大,且质量上乘,因此,农牧产品以出口为主。1973年爱尔兰加入欧盟(当时是欧共体)后,农产品与加工食品可以进入欧洲4亿多人口的市场。这大大刺激了农业产品的出口。

  养牛业和乳品业是爱尔兰农业中最重要的部门。畜牧业(主要是牛)和畜产品(主要是牛奶)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爱尔兰农业食品的年均出口额达68亿欧元,占出口总额的8%。农业产品出口成为重要的赚取外汇的来源。目前,爱尔兰是欧盟第四大肉类和食品出口国,其农牧食品遍布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爱尔兰,每10头牛中有9头要出口。爱尔兰牛肉年均出口额达15亿欧元,几乎占爱尔兰全部农业食品出口额的25%,不但在欧洲列第一,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出口国之一。

  近年来,爱尔兰牛肉出口的重点地区已经发生很大变化。首先,出口市场严重依赖第三国状况发生转变,目前87%的?l出口市场在欧盟内。其次,由于产品质量高,使销售可以集中在高附加值的零售市场,在未来几年中,这仍是其市场营销的努力重点。

  爱尔兰的种马一直是国际赛马和超越障碍马术比赛以及全能马术比赛中的佼佼者。爱尔兰的种马出口也是世界闻名的。爱尔兰的Draught和Connemara小型马是该国两个天然品种。经过对种马杂交,培育出优良品种,满足运动和娱乐业的不同需求。爱尔兰目前饲养着大约72 000匹种马和小型马,其中50 000匹是纯种马。全国有89个种马场,驯养纯种母马1.7万匹。每年产良种马驹1万匹。大部分销售到英国。2004年的产值达3.3亿欧元。

  爱尔兰的农业食品以加工出口为主导。农业食品出口额达到出口总额的8.5%。爱尔兰奶制品出口占整个奶品产量的75%。羊肉食品的60%用于出口。

  (3)农民收入增加,农场数量减少

  同其他欧盟成员国的发展趋势一样,最近十年,爱尔兰的农场数量以1.7%的比率不断下降(低于其他欧盟国家平均3%的比率)。20世纪60年代,爱尔兰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人口比例占全国人口的36%,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从1991年占总劳动人口的14%下降到2002年的5%。而目前爱尔兰全国大约有13万农民。而这一时期是爱尔兰就业增长率最高的时期。

  依照爱尔兰农业与食品发展局对全国农场情况进行的调查,35%的农场中的农民是兼职。他们既从事农业耕作,同时也从事非农场工作。48%的农场中的农民及配偶从事非农业工作。

  据农业与食品发展局的调查,如果将农场家庭的其他收入来源如:退休金和社会福利等包括在内,以农业耕作为唯一的收入来源的农场家庭仅有30%。尽管如此.对于大多数兼职农场工作的家庭来说,农业仍然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因此,通过改良技术和提高产品质量来扩大农场收入是国家的主要努力目标。

九、日本农业特点?

  日本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的国家,而且,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日本的耕地面积从1965年的600万公顷减少到2005年469万公顷,减少了22%。耕地面积的减少还呈现愈演愈烈之势,1975年~1985年间,耕地面积减少13.5公顷;1985年~1995年间,减少24.4公顷;1995年~2005年间,这一数字更减少38.6公顷(达到了总耕地面积的8%)。  日本农业耕地面积的另一特点是,农家每户平均耕地面积较小。2006年日本每户农地面积为1.8公顷,而欧盟国家2005年平均是16.9公顷,美国2005年是180.2公顷,澳大利亚2004年每户有3423.8公顷。  日本耕地面积的减少的直接原因,一是农民弃耕而使土地撂荒(为主要原因),二是耕地被用作住宅用地。据介绍,弃耕严重的背后原因包括,日本的土地贵,人力贵,而农产品的价格却相对不高;农民高龄化,而其子女却不想从事农业,农地没有后继耕作者等。  二是对农业人口高龄化的担忧。  2007年日本的农业就业人口2007年为312万,占日本总人口的3%左右。在这312万农业人口中,真正在农业一线耕作的为224万。  日本农业人口有两个特点,一是就业人口不断减少,1965年日本农业就业人口为1151万,到2005年减至335万,减少了71%;农业一线耕作者,从1965年的894万减至2005年的224万,减少了75%;总农家户数,从1965年的566万户减至2005年的285万户,减少了50%。二是农业从业人员高龄化。在日本农业就业人口中, 65岁以上的农业从业者,1985年为19.5%,1995年为39.4%,2005年达到了57.4%,目前已经在59%以上。  三是对农产品进口依赖的担忧。  日本自1984年以来,一直是世界第一大农产品纯进口国。2006年,日本农产品自给率仅为39%(1965年为73%)。  从总量来看,2006年,日本农产品总进口额达到了5.41万亿日元约为3710.34亿元人民币)。  日本进口的农产品品种越来越多,且加工的成品半成品比例大幅度增加。日本进口的多种农产品,对外依赖程度非常高,玉米几乎是100%依赖进口;大豆、小麦进口率在90%左右;水果和肉类进口率也增长很快,由1965年的约10%,增至2005年的50%左右。日本担忧:一旦输出国停止供应,对日本的食品供应影响极大。  日本农业的发展之道  解决弃耕背后的制度障碍。最近,日本政府希望通过有力的政策措施来缓解弃耕的情况。例如,拟通过修改《农业法》减少农地流转的各种障碍;又如,鼓励农业企业来耕作和经营农地–这在以前是不受鼓励的。2007年日本政府正式开始实施”稳定品种经营对策”,这一政策的核心是,对想干农业、能干农业,且耕种面积在一定额度以上的农户(4公顷以上)或村落农业组织(20公顷以上),给予认定(称为认定农业者),然后以多种政策性补贴资金以及贷款优惠政策向其倾斜,促使农地更多地集中在这些”农业中坚户”手中,而在这些”中坚户”那里,农地一般是不会被撂荒的。  让更多的人了解农村,走向农村。目前,日本主要采取三项措施来引导人们从事农业。一是各地农协积极致力于发展农村医疗、社会福利等各项事业,同时呼吁政府完善农村医疗体制、提供低价房屋和土地。二是鼓励二战后生育高峰期的所谓”团块一代”退休后到农村务农。目前,日本各个地区的行政部门正积极为此创造条件。三是通过组织学生等到农村体验学习,让他们了解农村,增加他们对农村和农业的兴趣,为未来农村增加生力军。  建立多样化农业。据日本农业人士介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民众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大米消费量大大减少(日本大米价格也因此降了一半,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而畜产品的摄取量大大增加。由于日本的畜产品主要依靠进口,这也就造成了日本进口依赖程度的加剧。为了应对这一饮食结构的改变,日本农业部门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增加供给,通过建立多样化的农业体系,控制大米的生产量,鼓励生产多种农作物。二是调节消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食育”国民运动,出台了”食育基本法”,并组织编写《均匀进餐指南》,倡导健康饮食,以实现”日本型饮食生活”,减少对进口畜产品的依赖。据代表团了解,目前日本各地农村、学校、地区活动小组组织的”食育”宣传活动越来越活跃。  提高农业的竞争力。提高食品自给率,最重要的是提高农业的竞争力。为了提高农业的竞争力,日本政府和各地农协做了不少的努力:  一是确定”进攻型农政”。改变以往防守型的农业政策,而代之以进攻型的农业政策,开展出口高品质农产品的相关活动。此举的目的之一就是让日本的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从而推动其提高自身生产效率。  二是着眼于鼓励生产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其主要从品牌、绿色、文化等多个角度提升其附加值。日本的”一村一品运动”发展势头非常好。目前,在日本各地都推行本地认证,符合质量标准和环保标准的本地农产品,可以打上”某某县”、”某某市”的认证标签,这些标签既有创意又显得极为有趣。地方认证产生了双赢的效果,通过这些农产品的销售,地方的文化特色得以传播,而依靠地方政府的信誉,又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可以说,地方认证使得”一村一品运动”更为成熟,更具有规模效应。  代表团在日本期间,还到日本京都府有着400年历史的锦街市场进行了访问。锦街市场以销售生鲜食品和加工食品为主。在锦街市场上,各种品牌的农产品都洗净用塑料袋包装,而且农产品个头均匀,并标明产地、价格等。据了解,这里的产品上市之前都按标准进行严格筛选、分级,都标明产地、生产者、电话等,以表明诚信经营。这里的产品附加值极高,给代表团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种本地产的笋,小小的几根笋的价格足可以买一头猪,令人咋舌。  为了推进地方品牌的发展,日本政府还与地方农协建立起各种各样的农产品展示销售店。如,代表团在日本滋贺县栗东农产品加工中心,看到了琳琅满目的栗东市本地的农产品,消费者不仅可以购买,还可以在这里的”体验道场”品尝各种特色农产品,工作人员还不时给予讲解,给人感觉吃的不仅仅是农产品,还”吃”着品牌背后的故事和文化。据介绍,栗东农产品加工中心是以有限公司形式注册经营的,日本政府、栗东市政府、栗东市农业协会、栗东市森林组合、栗东市商工会、农户和从业者都在其中占有股份,但政府的投资并不要求分红,只是收回投资即可。  日本消费者非常重视食品的环保和安全。据日本全国农协向井地纯一专务理事介绍,日本的消费者已经不太重视食品的价格,而是更重视食品的安全,对不用农药化肥的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此,日本政府也高度重视利用农业科技、生物技术。发展高科技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实现”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环境”三位一体的目标。  日本农业目前重点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代表团在日本东北地区的宫城县登米市、滋贺县多个城市考察时看到,政府和农协把大米分为三等,一等是没有用任何农药化肥的农产品,称为”有机农产品”,其认证事宜由日本全国农协及其委托的地方农协统一组织实施;二等是用了50%以下农药化肥的农产品,被称为”特别栽培农产品”,其认证事宜由县一级地方政府组织实施;三等是用农药化肥的农产品–但也要达到日本全国的最低环保标准。对于不同等级的农产品,都要标注清晰并打上不同等级的环保标签。不同等级的农产品价格差距很大,例如在登米市,其有机大米比普通大米价格高出一倍。  三是通过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使农产品更加贴近市场。代表团在考察日本农业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之后,感觉日本的研究机构和市场结合得非常紧密。  日本农业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原本是日本国家设立的专业研究机构,但目前已改为独立法人机构,自负盈亏。其下属的作物研究机构主要进行的是农作物的改良研究。  在作物研究所,代表团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改良产品,如耐高温、耐高湿度、耐病虫害的小麦;如可用作生产饲料的改良水稻;如含营养成分搭配比例不同的”月光米”、”故乡骄傲米”、”牛奶王子米”等等。为适应上班族带饭团的需要,作物研究机构就特别研究出一种新品种米,其含糖量非常低,做成饭团冷却后,不会变硬还能保持良好的口感。  日本农业的借鉴与启示  毫无疑问,日本和我国的农业实际情况有着较大的差别,但也有一些相似之处,如农地面积在减少,人均占有农地较少,农村的老龄人口增加,环保问题等等,日本在这些方面的一些措施,比如,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产学研紧密结合等方面,就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另外,代表团在此次考察中,还获得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要看到农地私有化的弊端。目前,国内也有关于农地私有化的建议,但在日本考察期间,代表团的一个感受是,农地私有化并非包治百病的良药。从日本的农地的历史和现实看,私有化最明显的一个弊端是,投机资金对农地的炒作,造成了农地价格的畸高,也使农地流通成本畸高,结果想种地的人拿不到土地,不想种地的人土地转让不出去,致使农地撂荒。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农地少的国家,保证耕地的充分利用无疑非常重要,因此对农地的私有化一定要慎之又慎。  二是应加大农业协作组织的建设。了解日本农协的人士,大概也知道日本农协现今碰到的种种难题,但日本农协对农业规模化生产和管理的作用,仍然值得重视和学习。首先,由于农协统一采购农业生产资料,统一出售产品,其规模效应提高了农民在农资采购和农产品价格博弈中的话语权。其次,对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统一管理,降低了农业生产流通过程中的成本。在日本的宫城县,代表团先后考察了该县农协的肥料加工中心和大米加工中心。在肥料加工中心,宫城县农协从农民那里收集农家肥,然后通过专业的发酵、加工,提高了肥效,还减少了浪费,另外也减少了人畜粪便对农村景观的影响。在大米加工中心,农协所属各农户的大米被运送至此,统一脱壳、打包、贴上环保标签,然后统一在恒温下储存,保持了大米的新鲜。再次,农协经营金融机构,使农户贷款方便又快捷。还有,农协为农户分担风险。在日本,农协和农户之间都签订有详细的契约,风险共担。例如,农协对农户的科技指导、市场指导如果出现错误,农协要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与日本农协相比,我国农业合作组织还需要在统一加工、风险共担、品质认证、改善农村环境面貌等多方面作出努力。  三是对农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高度重视。我国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使农田肥力不断下降,同时,大量化学物质流失到水与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湖泊富营养化现象极为严重,其中也有湖泊上游、湖泊周边农地种植中农药化肥流入的因素。在日本,代表团考察了日本最大的湖泊–琵琶湖,其治理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日本政府通过立法等措施,对施肥、排水、田间水面、畜舍构造等各方面做出规定。例如,农田灌溉不是大水漫灌,而是采取浸润灌溉、喷灌、滴灌等节水措施,并且合理施用化肥、农药。还采取一些绿色覆盖、免耕种植等措施,从源头上控制了对琵琶湖的污染。

十、农业污水特点?

农业废水包括农作物栽培、牲畜饲养、食品加工等过程排出的废水和液态废物。在农业生产方面,农药、化肥的广泛施用也对水环境、土壤环境等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特点

1.污染物浓度较高,化学需氧量(COD)可达到每升数万毫克;

2.毒性大,废水中除含有农药和中间体外,还含有酚、砷、汞等有毒物质以及许多生物难以降解的物质;

3.有恶臭,对人的呼吸道和黏膜有刺激性;

4.水质、水量不稳定。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 河南南阳市养殖扶持,河南南阳养殖补贴标准

    河南南阳市养殖扶持,河南南阳养殖补贴标准

    1. 河南南阳养殖补贴标准 1.生育津贴 河南省规定的生育津贴享受标准为“妊娠满28周以上生产或者引产的,享受90天的生育津贴;晚育的增加90天的生育津贴”。 2.生育保险 主要用于补贴(或报销)生孩子或者流产过程中花……

    2024-06-13

  • 刺梨是什么样子的水果?

    刺梨是什么样子的水果?

    刺梨外形:植物缫丝花的果实,果表布满肉刺、青中透黄,果实形圆饱满、梨香浓郁,口感果肉柔滑、酸甜适中,因果实外表布满肉刺。 刺梨为野生小灌木,4~6月开粉红色、红色或深红色的花,夏花秋实。果实多为扁圆球形……

    2024-06-19

  • 无花果盆栽怎么养

    无花果盆栽怎么养

    无花果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及中亚地区,果实甘甜,营养丰富,有水果皇后的美称。盆栽无花果枝叶飘逸,树形优美,是即可观叶又能赏果的美丽盆栽植物。盆栽无花果注意事项:无花果根系发达,需要较大的容器栽培,一般……

    2024-06-24

  • 茶花种子怎样种?

    茶花种子怎样种?

    茶花生长适温在15~32℃之间,要求有一定温差,环境湿度60%以上,大部分品种可耐-8℃低温(自然越冬,云茶稍不耐寒),在淮河以南地区一般可自然越冬。茶花培植土要偏酸性,并要求较好的透气性。以利根毛发育,通常……

    2024-06-13

  • 中国的主要芒果种植区分布在我国哪些省份?中国最好的芒果是什么?

    中国的主要芒果种植区分布在我国哪些省份?中国最好的芒果是什么?

    大家好,中国的芒果的主要产地在广西、广东、台湾、海南、四川攀枝花、福建、云南。其中,广西以南宁、龙州至百色一带以及邕宁、博白和平南等主产;广东以湛江、吴川、高州、信宜为主产; 海南以三亚、陵水、乐东……

    2024-06-18

  • 金银花盆栽养护技巧有哪些?

    金银花盆栽养护技巧有哪些?

    金银花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以杀菌消炎,清热解毒,而且金银花还有很高的欣赏价值,特别是做成盆景之后,更显美不胜收,可以说养护金银花是个不错的选择。 问题是金银花该如何养护呢?下面简单说说金银花的养护……

    2024-06-15